查看原文
其他

LA专集 | 绿意盈城,和谐无界——推进城市绿地的开放共享

《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杂志
2024-09-03

“公园绿地开放共享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抓手,也是城市建设中绿色生态价值转化的重要驱动力,公园绿地在未来不仅仅局限于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空间,还紧密结合经济布局、数字技术,通过优化升级绿地空间格局及智慧化、物联化运营管理,为城市的产业转型孵化提供有力支持。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更能激发经济活力,促进社会的凝聚力,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1]本文以开放共享绿地结合城市更新、生态修复、人居环境3个方面,探索城市绿地空间的开放共享途径。

[1] 阎姝伊,李晓溪,李婷,郑曦.开放共享背景下城市公园绿地建设举措与路径探索[J].风景园林,2024,31(2):12-18.

目录

1  开放共享的城市更新绿地

特贝特生态公园——包容的城市空间环境

万州吉祥街城市更新——山地城市街头绿地更新

上海曹家渡花园口袋公园更新设计——随山就水的场地重构

杭州滨江公共空间·三桥亚运公园——单一滨江公共空间的复合化提升

2  开放共享的生态修复绿地

大沙河生态长廊——城市与河流的对话空间

汤姆·李公园——包容和生态的公园典范

三山森林公园——生态自然的林顶漫步

凤翔洲水文化公园——人与自然的共融

3  开放共享的人居环境绿地

尼德广场——多代人的共享娱乐空间

超级海塘——植入复合的城市功能

海·萨拉姆城市公园修复与改造——生态友好的多功能城市公园

北京温榆河公园规划实践——从城市中的公园到公园中的城市


01

开放共享的城市更新绿地

特贝特生态公园——包容的城市空间环境

Tebet Eco Park

项目地点:印度尼西亚 雅加达

设计团队:SIURA Studio

关键词:公共空间;城市更新;滨水空间

 

© 2023 SIURA Studio


特贝特生态公园是一个占地7.3 hm2的公共公园试点项目,位于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南部人口密集的地区。公园被长714 m的露天排水渠分割,由于上游没有设置任何过滤系统,该排水渠受到严重污染。

 

© 2023 SIURA Studio


本项目采用生态景观设计方法,通过河流沿岸景观的再野化减少了洪水的风险,为该地区创造了一个包容的环境,为人们提供了在自然环境中休闲、放松的机会。

 

© 2023 SIURA Studio


公园建设的核心目标在于通过保护和种植树木,积极恢复场地生态;在经过生态修复的河流周边种植了丰富的河岸植被,可以过滤和净化周围的径流,提高公园的水质,增强场地的生物多样性,减少因河流引发的洪水风险;并营造了一个包容性环境,促进人们广泛参与教育和娱乐活动。


© 2023 SIURA Studio


在当地社区与利益相关者的积极参与下,以创新为驱动,以共同创造为核心目标,将积极和消极的空间利用起来,为社区提供了充足的娱乐、教育和社会活动的场所。经过更新的蓝绿开放空间可供所有年龄和背景的人使用,是一个真正为当地社区带来社会福利的公园。



整理自:

https://www.siurastudio.com/tebet-eco-park

万州吉祥街城市更新——山地城市街头绿地更新

Urban Renewal of Jixiang Street in Wanzhou

项目地点:中国 重庆

设计团队:纬图设计

关键词:城市更新;景观改造;步行街区

© 三棱镜


万州是一座很典型的山地城市,老城区存在很多地形狭窄、地势起伏、界面破败杂乱的老街巷,这些空间正在失去它原本的生活气息,变得死寂沉闷,居民也在逐渐流失。


© 三棱镜


本次改造的场地处在城市空间新与旧的交界面上,一面靠近新建商业,一面靠近老旧的街巷居民区。设计希望尊重现有巷道肌理与风貌,实现传统与新兴业态融合共生。通过点式的街巷改造,促进城市的有机微更新,产生网络化触媒效应,促使社会资源共同参与主动改造。


© 三棱镜


设计基于现状出发,保留了大量老的基底,保留场地原有的空间结构和树木,进行重新解读与包装,围绕现有的黄葛树打造月光剧场、城市书屋和览书一隅等空间,将原本杂乱的、消极的空间进行新的诠释。


© 三棱镜


项目有别于常见的老街商业形式,以点状存在的商业业态代替片状的底商模式,对场地进行整体梳理,对于部分临街建筑进行改造与重建,打造网红咖啡店,推动地摊经济等,引入更多年轻群体,为街区注入鲜活的力量,带动老街氛围,激发社区活力,活络城市老街。



整理自

http://www.wisto.com.cn/projects.html?id=1448687801344598017

被点亮的街巷微空间:重庆万州吉祥街城市更新[J].风景园林,2022,29(8):59-63.

上海曹家渡花园口袋公园更新设计——依山就水的场地重构

Caojiadu Garden Renovation Project, Shanghai

项目地点:中国 上海

设计团队:VIA维亚景观

关键词:口袋公园;微更新;场地记忆

曹家渡花园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康定路余姚路路口,原名康余绿地,占地约3 000 m2,最初采用日本设计师星野嘉郎的方案,于2003年建成。场地的核心问题是原先复杂内向的空间与当代市民日常的公共空间体验需求不相符,且场地内中下层乔木与花灌木生长态势较差,也需进行整体优化。


© CreatAR Images


针对现状问题,改造方案在空间上强化“鹦鹉螺”曲线,优化、突出沿街感受和3处主要入口景观,并在恰当与必要之处设置一些更快捷的入口与行为连接路径,以满足场地中存在的不同行为需求。


© CreatAR Images


在植物设计层面,设计师将下层绿化分为两个类型:常绿灌木和具有观赏性的花境,并选用半耐阴的绣球作为最主要的花境植物,不仅特征鲜明、绿化景观结构稳定、层次丰富,也便于后期养护和管理。


© 孙轶家


曹家渡花园的更新设计,既完成了多功能的“园”的重塑,也彻底改变了之前花园过于内向、杂乱的整体感受,使花园更好地融入城市街景,达成了更新目标——将场地从传统街头绿地转变为当代口袋公园。


© 孙轶家



整理自

https://mooool.com/caojiadu-garden-renovation-project-by.html

杭州滨江公共空间·三桥亚运公园——单一滨江公共空间的复合化提升

Hangzhou Riverfront Public Space - Sanqiao Asian Games Park

项目地点:中国 杭州

设计团队: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关键词:滨江公园;城市切片;运动公园;空间复合

三桥亚运公园是杭州市滨江区重点迎亚运项目,是“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亚运筹备理念的深度践行。原先就具有一定生态底蕴的滨江区滨水公共带,已经作为生活水岸向公众开放多年。


© 章勇


设计以“橙蓝丝带、超级海塘、城市切片”为整体规划理念:从“亚运”到“亚运+”,串联一条长达17.4 km且没有围墙的城市运动体验带;从“安全”到“安全+”,构筑一座复合多种功能与多样活动的滨江超级新海塘;从“日常”到“日常+”,营造一组缝合滨水公共空间与腹地的多主题城市切片。


© 章勇


设计在橙、蓝两条道路全线贯通的基础上穿针引线,在云渡驿节点,跑步道被托举至建筑上方,成为建筑形态的构成要素,提供了不同标高的观江视角和行走路径。在保持沿江一线护栏高度不变的基础上,结合艺术混凝土消浪平台,将海塘高度提升至10.3 m,完成海塘提标约4.5 km,将该段环杭州湾海塘洪水防御标准从100年一遇提升到300年一遇。


© 章勇


以浪潮的形式演化出语言统一的树池、休憩亭、展墙、运动器械等景观小品,结合两侧的树种设计形成独具特色的垂江通道,强化城市腹地空间与滨水公共空间的联系。


© 章勇



整理自:

https://www.archdaily.cn/cn/1006979/hang-zhou-bin-jiang-gong-gong-kong-jian-star-san-qiao-ya-yun-gong-yuan-tong-ji-yuan-zuo-she-ji-gong-zuo-

shi?ad_medium=office_landing&ad_name=article


02

开放共享的生态修复绿地

大沙河生态长廊——城市与河流的对话空间

Dashahe Ecological Corridor

项目地点:中国 深圳

设计团队:AECOM

关键词:公共空间;滨水绿道;生态修复

© 江丹、张学涛


大沙河是深圳市“四带六廊”基本生态格局中山地与海岸带之间完整的生态廊道。近年来政府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河流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大沙河水质逐渐改善,政府开始关注如何提升河流景观、重新连接人们与河流的联系,同时降低洪水风险。

 

© 江丹、张学涛


受深圳传统文化和城市特色的启发,AECOM的大沙河规划创造了一个高质量的公共景观空间,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用不同层次的活力振兴深圳,还提高了现有滨水植被特色和设施的质量。通过重新连接河两岸的自行车道和人行道,创造了舒适的沿河步行体验,同时将沿河的口袋绿色空间连接起来。

 

© 江丹、张学涛


项目工程将雨水管理要素纳入河岸带设计,并建立了一系列低影响的开发设施,利用雨水资源,实现对水的吸收、存储、渗透和净化,促进了健康生态系统所需的良性水循环;通过精心选择具有生态净化、雨水过滤和储存养分能力的植被物种,大大减少了大沙河的雨水径流污染物;构建更加生物多样性的河岸带,为水生和陆生生物提供了遮荫,觅食和栖息地。


© 江丹、张学涛



整理自:

https://aecom.com/projects/da-sha-river-ecological-corridor/

汤姆·李公园——包容和生态的公园典范

Tom Lee Park

项目地点:美国 孟菲斯

设计团队:SCAPE

关键词:开放绿地;公共空间;公众参与;生态设计

© 汤姆·哈里斯


孟菲斯市与密西西比河关系密切,而汤姆·李公园是城市与河流关系的一处关键连接点,是包容性和生态恢复性城市公园的典范。公园沿着密西西比河延伸,其总体设计模拟密西西比河流的水文动态和泥沙流,形式灵感来源于河流、水塘、小型三角洲等,是一片展示耐寒河岸生态系统的空间。


© 汤姆·哈里斯


为了打开进入公园的通道,营造开放共享的氛围,设计新增5个入口及延伸到主路的开放空间。游客们可以看到新的地形、植物和小路,这些小路可以勾勒出河流的形态,引导游客到达特定的地点。小路将公园的室外空间连接起来,这些室外空间包括用于游戏和野餐的开放式草坪和用于荫蔽休息的木质廊架等。


© 汤姆·哈里斯


公园的建设汇集了数千名孟菲斯市民的意见,使得公众充分参与其中,打造了一系列开放共享的市民空间,用于体育健身、亲子游戏、环境教育、活动、音乐会等。


© 汤姆·哈里斯



整理自:

https://studiogang.com/project/tom-lee-park

https://www.scapestudio.com/projects/tom-lee-park/

三山森林公园——生态自然的林顶漫步

Sanshan Forest Park

项目地点:中国 广东省佛山市

设计团队:SWA休斯敦工作室

关键词:森林公园;山林空间;山城融合

项目位于三山新城的中心,整体规划面积约88 hm2。公园的定位是佛山市一处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城市森林公园,成为与生态环境保护、海绵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具有山地特色的城市公共景观,实现环境社会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为佛山居民创造一个娱乐休闲的活动场地。


© Chill Shine丘文三映


公园采用边界融合的手法,拓展了城市弹性活力空间,有效地解决了城市公共绿地用地协调难、森林公园山林空间功能发挥不完全等问题,实现了城市向山林拓展,山林向城市延伸的全面融合,使得山、城发展一体化。


© Chill Shine丘文三映


山腰的林荫步道经过精心设计,利用现有的山势和高差,围绕山顶打造了一条串联多个功能的观景步道,在舒适登山的途中不仅可以听松浪、俯瞰三山新城,还可以远眺广州塔。步道与山顶的智能迷你图书馆相连,已经成为登山者们在绿色森林环境中享受阅读时间的热门目的地。在登山廊架下,城市全景慢慢拉开帷幕,森林与城市交融的唯美又和谐的景致尽收眼底。


© Chill Shine丘文三映


公园北面的休闲公园有各种活动项目和景观体验。为了平衡公园内的高速公路噪声和视觉影响,设计了新月亭和开放草坪,阻挡了噪声,同时改善了视野。活跃的草坪空间为当地市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休闲活动、节庆活动和社会交往的聚集空间。草坪周围的新月亭改善了微气候,同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座位区,在这里可以休息、观看比赛或晚间音乐会。


© Chill Shine丘文三映



整理自:

https://mp.weixin.qq.com/s/F2L0n0YGytjUsES8udZ3Cw

凤翔洲水文化公园——人与自然的共融

Fengxiangzhou Water Park

项目地点:中国 浙江省 衢州市 龙游

设计团队:张唐景观

关键词:生态修复;蓝绿空间;叙事景观

凤翔州水文化公园地处浙西金衢盆地中部,设计以“生态基底、文化艺术、美好生活、永续运维”的理念进行了系统性设计,将生态整治作为基础,以未来场地的长效应用为目标。


© 张海


公园设计修复了1 km损毁、脆弱的驳岸边界,保护水路面积7.5 hm2自然湿地、自然驳岸,优化驳岸形式,保护岸线稳固和群落稳定,丰富滨水体验;重塑了4 hm2人工湿地、水景浮桥,营造多样化生态环境;西北侧靠近岛的端头下挖场地,增加场地蓄洪能力;东侧通过自然渗水的方式取地下水、河道水用作河漫滩营造,在人工湿地和水景中插入拦截污染物、沉淀、曝氧等多个水质净化环节,塑造场地内更丰富生态环境的同时,对东侧岛屿内弯部滞留水体起到一定的循环净化作用。


© 张海


对汛期淹没区进行雨洪管控设计,局部重塑地形,明确雨水径流路径,鼓励自然下渗,允许局部积水;围绕场地内水体建立植被缓冲带,以过滤地表径流,净化水体水质等,最终通过设计,全场淹没率从94%降低至82%。


© 张海


设计团队通过对龙游博物馆馆藏的挖掘,将馆藏图腾、器物、形态、质感、色泽等演绎成景观元素,希望当人身处其中时,可以感自然、观人文,以此建立场所与人、人与历史的情感连接。


© 张海


凤翔洲有质感的景观空间为使用者提供了一处自然休闲、儿童探索与健康运动相结合的空间载体,创造了多样化活动与生活的可能性。


© 张海



整理自:

http://www.ztsla.com/project/show/143.html


03

开放共享的人居环境绿地

尼德广场——多代人的共享娱乐空间

Nid Square

项目地点:法国 蒙塞尔

设计团队:ATELIER LJN

关键词:人居环境;开放绿地;景观改造

© ATELIER LJN


尼德广场是法国蒙塞尔博格斯村的欢乐和聚会场所,坐落于活动场所和球类游戏广场之间。项目改造前,这个混合空间缺乏使用功能。


© ATELIER LJN


设计团队在这个解构的场地中设计了一个有趣的空间,可以让居民的创造力发挥作用,并让不同的游人来这里娱乐。游戏设施把场地斜坡的上下两部分联系起来,使空间具有功能性。


© ATELIER LJN


设计师使用质朴、耐用和坚固的材料,如原始木材,保留了这个地区的乡村特色,并且能够保持整体场地的一致性。


© ATELIER LJN


再利用和改造现有资源是本项目的设计理念。本项目展示了对现有森林遗产的保护,并鼓励节约型设计及维护。场地废弃的沥青网球场被改造成了自行车练习道路。改造后,这个消极空间已成为一个教育空间,年轻人可以在这里学习骑自行车。



整理自:

https://www.atelier-ljn.com/realisation/montcel-square-du-nid/

超级海塘——植入复合的城市功能

Super Sea Pond

项目地点:中国 浙江 台州‍‍‍‍‍‍‍‍‍

设计团队: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关键词:海塘改造;生态保护;滨水空间;功能复合

项目位于台州湾入海口西侧的椒江南岸的城市核心区段,作为台州“一江两岸,跨江发展”的重要启动段,椒江南岸滨江公共空间先行段以海塘提标改造为契机,以“聚椒江岸,和合生活”为主题,打造一条集超级安全,超级链接,超级生态,超级记忆,超级乐活于一身的“超级海塘”。


© 章鱼见筑


在提高防护标准的同时,植入复合的城市功能,践行生态保护理念,推动椒江南岸公共空间向“生活秀带”的转变,实现“融塘于城,还塘于民,兴塘于业,弘塘于文”。


© 章鱼见筑


设计以海塘提标改造为基础,加设二级生态护坡,将防护标准从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同时采用生态固坡技术将硬质驳岸生态化,形成呼应潮水涨落的消落带。护坡坚固耐冲刷,在生态化的同时有效地增强滩涂的稳定性,极大地改善海塘的安全。


© 章鱼见筑


设计对原址沿岸留下的沙石堆场进行原型研究,提取沙丘状单元及线性传送带元素,呼应场所记忆,将沙丘转变为绿丘,将履带升级为步道。结合江岸的二级防汛平台,15组圆锥状单元通过正置和倒置的空间组合方式形成可进入、可攀爬、可跨越、可游赏的“超级碗”观游系统,观游之余可回溯曾经砂石厂隆隆作响的工作场景。


© 章鱼见筑



整理自:

https://mooool.com/upgrading-and-renovation-of-the-public-space-on-the-south-bank-of-jiaojiang-river-advance-section-by-original-design-studio-tjad.html

海·萨拉姆城市公园修复与改造——生态友好的多功能城市公园

Hay Salam Park, Salé

项目地点:摩洛哥

设计团队:PAN / LANDSCAPE ARCHITECTURE

关键词:城市公园;生态修复

海·萨拉姆公园位于萨拉姆市的台地上,边界与两条城市主干道和一片森林相邻,占地面积5 hm2,场地高差为15 m。设计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如何平衡场地内的限制因素,重塑公园的功能性和吸引力。场地在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有轨电车站和高架桥、高压线、需要保护的树木,以及为行动不便的人群创造无障碍空间。


© PAN / LANDSCAPE ARCHITECTURE


项目将公园改造成由景观堤坝、坡道、台阶和露天看台连接的灵活露台。新的露台能够容纳各种活动设施:多功能运动场、游乐场、健身设备、露营区、休息区以及步行长廊。该方案重新建立了城市森林和公园之间的物理和视觉联系,适当的夜景照明设计也使公园能够在夜间开放,却不会干扰到野生动物。

 

© PAN / LANDSCAPE ARCHITECTURE


设计尊重对现有树木的保护和自然的地形,尽力维护了原有空间和新活动空间的平衡。从场地外移植到公园中的树木及其他植物均可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摩洛哥目前所面临的水资源紧张状况。因此,公园中使用不透水路面,从而让雨水最大限度汇集并渗入到土壤中。


© PAN / LANDSCAPE ARCHITECTURE


公园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周边各类使用人群,包括幼儿、学生、中青年、老年人等,并依此设计了不同类型的活动场地,让公园与居民建立真正的联系。

 

© PAN / LANDSCAPE ARCHITECTURE

 


整理自:

https://www.pan-landscape.com/

北京温榆河公园规划实践——从城市中的公园到公园中的城市

Planning Practice of Beijing Wenyuhe Park

项目地点:中国 北京

设计团队: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北规院弘都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体+建筑)、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园林)、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利)

关键词:生态景观;生态修复;景观设计

 © 北京市朝阳区温榆河生态走廊建设管理委员会


北京温榆河公园位于中心城区东北边缘,是全市生态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利防洪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公园规划范围约30 km2,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批复后首个规划实施的大尺度绿色空间,全面建成后将是北京六环内面积最大的“生态绿肺”。


© 北京市朝阳区温榆河生态走廊建设管理委员会


规划倡导生态空间多要素协同与功能复合利用,形成精野结合、碧水相连、文化镶嵌的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尺度蓝绿空间。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通过生态留白、生境塑园、精野结合3种方式,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努力找到用生态办法解决生态问题的最佳方案。


© 李右武


将蓄滞洪区的安全韧性功能融入公园景观设计,促进非建设用地复合利用落地实施。建立北运河流域降雨产汇流模型,运用联合水动力模型进行调洪演算,精确模拟20~100 年洪水自然淹没区分布。


© 北京市朝阳区温榆河生态走廊建设管理委员会


2020年,温榆河公园朝阳示范区建成开园;2021—2022年,昌平、顺义、朝阳三区范围内的公园一期部分也陆续开园,目前正在推进二期建设。公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各区分组团、分期实施的控制引导要求已在详细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全面落地;截至2022年底,在温榆河公园区域内已经观测并记录动植物614种(包括动物474种、植物14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和北京市保护物种47种,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整理自:

尹慧君,吕海虹.从城市中的公园到公园中的城市:北京温榆河公园规划实践[J].风景园林,2024,31(2):73-77.




相关阅读:

《风景园林》2024-02刊首语 | 郑曦:城市绿地空间的开放共享

全文开放获取 | 《风景园林》2024-02目录 | 城市绿地空间的开放共享

LA新刊抢先看 | 海绵型住区设计如何兼顾水文和成本综合效益?| 刘家琳 刘兆莉 张蕊



完整深度阅读请参看《风景园林》2024年2期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店铺购买


编译 孙艺轩 于子涵‍‍‍‍‍‍‍

校对 黄新悦

微信编辑 刘芝若

微信校对 项曦

审核 曹娟


声明

本文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欢迎转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风景园林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